哈佛HSYLC峰会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活动,每年哈佛HSYLC峰会的参与者都异常优秀。60位哈佛授课人是从30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80位中国志愿者是从500名申请人中挑选出来的,600名学生是从6000份申请中层层选拔出来的。的确, “人们”才是哈佛HSYLC峰会得以如此成功的重中之重。
哈佛大学中美国际交流协作机构
联合主席
哈佛HSYLC峰会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活动,每年哈佛HSYLC峰会的参与者都异常优秀。60位哈佛授课人是从30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80位中国志愿者是从500名申请人中挑选出来的,600名学生是从6000份申请中层层选拔出来的。的确, “人们”才是哈佛HSYLC峰会得以如此成功的重中之重。
哈佛大学中美国际交流协作机构
联合主席
在峰会,我们收获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有机会得以探索另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机会发觉自己潜力,找寻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感谢峰会带领我们在未知却又新奇的领域里进行的一切探索与发掘,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
吴凯雯,2013年峰会学生,毕业于北京一零一中学,现就读于上海纽约大学
在峰会,我发现在课上敢于表达是很重要的。哪怕你是严重的中国式英语,只要能表达出你自己的观点,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欣赏,而这会带给你极大的信心。
Ying,2014年峰会学生,毕业于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现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
在HSYLC我第一次体验了国外通识教育的模式,我非常喜欢这种教育方式中注重多样性以及广度的特点,而耶鲁大学也是以完善的通识教育而闻名,在HSYLC的经历激发了我在学术方面的潜能,最终耶鲁大学成了我申请学校的首选。
袁京雨,2011年峰会学生,毕业于上外附中,现就读于耶鲁大学
HSYLC是一个和各种大神共处、不断学习的舞台,这个大舞台能让人尽情展示自己,你一定能在某个活动成为聚光灯的焦点。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你能遇见很多和你一样有梦想的人,他们饱含元气与激情,你将在峰会中与他们逐渐熟识、成为一生的挚友。
张峻旗,毕业于北京一零一中学,2015年峰会学生志愿者
Seminars
Capstone project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HSYLC Masterclass
Campus Life
HXWeek
开始于1959年的哈佛新生超小型课程(Freshman Seminar),是美国“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的奠基者,每一届录取的新生都会经历这个平均人数在12人以下的小型研究课程,这是一个学习研究方法的训练,更是探寻学术兴趣,广泛吸吸收跨学科知识的好机会。
HSYLC引进原汁原味的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每个会场提供30多门不同的Seminar课程,覆盖哈佛本科教育办公室要求的三大学术方向。每位学生将可以在每个不同的专业中各选一堂课,并将其中最感兴趣的课程作为主修(Concentration),进行更深的毕业研究项目,另两门为辅修(GenED)。
Sciences
科学方向包含科学、数学和工程。它着重培养了学生提问的科学方法,严格调查问题的能力和提出进一步研究课题的能力。在科学方向下的课程会让同学们锻炼批判性思维,培养做研究的能力和总结与科学有关的、各种来源的信息。
相关学科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方向包括了政府、经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它关注社会发展、社会融入和人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科学方向下的课程教会同学们如何让不同的信息对话。在探究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学习到如何推进他们的研究项目和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关学科
Arts and Humanities
人文和艺术方向包括历史、艺术、文化研究、哲学和人类学。它强调人类经历和发展结果,比如语言和传统文化。在这个方向的课程中会让同学们通过比较全球社会中的不同部分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在不断完善自己对人类发展的诠释的过程中会改变他们的世界观。
相关学科
2018年开始,HSYLC新推出了毕业研究项目(Capstone project)。学生可以在自己所选的主修课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在案例研究课程(Captone Workshop)中学习到的方法,组成小队、亲身体验项目的设计、实施、展示全过程。
在毕业研究项目中,同学们将通过世界名校知识体系和经典研究方法论,挖掘自己的学术与创新潜能,关注社会议题、着眼身边生活做课题研究。通过毕业研究项目,你将:
峰会从学员选拔开始,就在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评价,十几年来,峰会的评价系统,对大学招生办公室开放,并被用于哈佛其他项目选拔的依据。
所有完成峰会学业的同学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证书有普通、荣誉、最高荣誉三个类型,根据学生的GPA排名决定,一般荣誉学生的比例为5-10%,最高荣誉的比例为1-3%。
每一门课程的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大考或论文、毕业项目等综合后得出。学生可以获得记录了所有课程成绩的电子版成绩单,并要求寄送纸质版到对应的机构和大学。
对于荣誉学生,峰会将出具官方的推荐信,向对应机构和大学推荐学生。推荐信有效期为3年,3年内可以寄送给学生制定的对应机构和大学。
哈佛大学本校学生的在校核心体验之一,便是常年不间断地聆听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赴哈佛校园公开演讲。HSYLC举办每日嘉宾讲座,正是坚信这种思想的碰撞将为与会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每届峰会经过精心策划的嘉宾名单上,每一个讲演者都拥有极其丰富的学识和人生阅历。这是一个让学生跳出每日眼前的学习生活、和行业领军人物一起眺望未来世界的机会——我们希望你去思考:我身边的世界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我的未来和社会各个领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我能从当今的这些行业领袖身上学到什么?历届演讲嘉宾包括:
哈佛大学各院系每年前往峰会演讲的终身教授和领导们:
除此之外,每年峰会都邀请各个行业的专家,分享社会各界的前沿发展动态、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高盛投资银行前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世界妇女金融组织创始人及前主席、国际企业消除贫困组织创始人及主席Nancy Barry、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Google中国前总裁及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真格基金创始人及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篮球巨星姚明、著名演员慈善家李连杰、著名钢琴家李云迪、著名导演陈可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昆曲王子”张军、中国国宝级话剧导演田沁鑫、普利策唯一一位华人获奖摄影师刘香成、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暴雪等世界知名企业高管、多名2010年世博会国家馆建筑师、路透社、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知名新闻界领袖等等。
像哈佛大学一样,我们相信积聚最好的学生,给予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彼此交流所产生的火花,比课堂内的学习更加重要。因此,峰会不仅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术项目,更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优秀年轻人的聚会。
学院制宿舍文化是哈佛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和在哈佛校园一样,HSYLC的学生们也会被分配到十二学院中的一个,每个学院都代表一种西方文化传统中最被颂扬的美德精神,每个学院都有代表自己的院徽和院旗,它们贯穿这一学院在峰会期间的所有活动中。就像哈佛的十二学院会在学院杯体育竞赛中相互较劲一样,HSYLC的十二个学院也将在丰富多彩的团队竞技中一争高下。学生有许多机会与担任学院院长的哈佛授课人一起用餐、交流、游戏、完成挑战任务,并为峰会尾声的盛典——Talent Show共同努力。学院杯多年以来是HSYLC学生最热爱和重视的社交活动之一。
哈佛及大部分美国大学都设立导师对话时间,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找到导师,做一对一的交流。峰会进行的过程中,也引入了师生对话时间(Office Hours)制度。师生对话时间是哈佛授课人与峰会学生面对面交流探讨的渠道。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任何一个哈佛授课人的办公室,向授课人自由提出问题,无论是关于课堂上的内容还是美国大学申请、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等,都可以得到耐心解答。师生对话时间打破了课堂的界限,使峰会更接近真实的美国大学本科环境,让与会学生最大程度地接触、汲取和分享哈佛授课人带来的智慧和资源。
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喜欢的社团参加,从全美获奖的街舞达人、到无伴奏演唱小组、到哈佛校报主编带领的峰会校报、在多才多艺的哈佛授课人带领下,你也可以进一步探索自己多元化的才华和潜力。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美国大学的社团文化、体育文化、社交文化、合作文化。
HSYLC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短短九天内与更多的人认识,交谈交往,还设置了丰富的社交活动:从第一天的破冰仪式、到要求正装出席的无酒精鸡尾酒会、堪称峰会春晚的才艺汇演,到集体挑战(Mission 300),这些有趣新颖的活动,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建立社交自信,从同伴中汲取力量,建立真正的友谊。峰会里的高强度成长经历,激励着一年又一年的数百名高中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与更多人分享这宝贵的一课。许多峰会校友都认为社交活动是峰会期间使他们成长最迅速的一环。
HWeek项目让中国高中生有机会在学期中亲身参与哈佛本科课程、体验哈佛精彩的学生活动、 与哈佛教授学者进行圆桌讨论的优选生项目,每年11月在哈佛校园进行,每期10天。目前全部学员的选拔来自于峰会中表现优秀的优秀中国高中生。
学生可以在哈佛旁听各类包括“公正课”、“经济学入门”、“幸福课”、“计算机CS50”在内的哈佛最受欢迎的通识课程。
修读以Harvard Writing Program为蓝本,专为HWeek学生设计的一周进阶写作专项课程。
参加专门为HWeek组织的顶级教授圆桌讨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和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在内的嘉宾们将为HWeek学生专门备课,与学生们交流讨论中美文化差异。
2011年以来,HWeek通过独创的深度研学模式将最顶尖的中国学生交流群体带到哈佛校园,得到了许多顶尖大学相关机构的关注和交流邀请。2016年,跨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的深度研学项目XWeek 正式启动,将哈佛校园的独特交流体验延伸到三所世界知名学府。